关于促进武汉市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0-10-21 浏览次数: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与旅游呈现融合发展的趋势。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旅游资源丰富,地域文化博大精深。盘龙文化、荆楚文化、长江文化、首义文化、黄鹤文化、红色文化等一批特色鲜明本地文化的经济价值亟待开发。

  目前,武汉市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主要有:

  1.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缺乏统一规划和开发。虽然我市已经出台有关加快发展服务业、建设文化强市、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相关文件,但核心的文旅融合发展体系尚未建立。由于政府相关部门之间对文旅服务体系还缺乏清晰认识,规划、开发、建设、运营方面尚未形成统一意见,实施中各自为政、各管一方,对文化旅游资源在开发建设的监管和引导方面缺乏针对性、有效性,对资源整合、精品打造、产业扶持形成诸多阻碍。

  2.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和吸引力亟待提高。武汉市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特色鲜明,但是尚未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产品和品牌。黄鹤楼、东湖、归元寺等比较知名的文化旅游景点都进入发展瓶颈期。究其原因,旅游业兼具文化性和经济性,必须两方面同时突破。文化韵味不足使得武汉的旅游产品缺少体验性和吸引力,与游客的消费需求错位。不成熟的商业运营导致旅游资源开发不充分,营销宣传精度不够、力度不足,结果空有精品资源但缺乏精品产品和品牌。武汉的《梦幻九歌》《知音号》等舞台剧相较于巴黎红磨坊、巴西狂欢节等大型国际知名文化旅游娱乐项目还有较大差距,武汉成为国际旅游中心城市任重道远。

  3.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不足。国内文化旅游发展较好的城市,通过创新的文化旅游产品吸引全国游客消费购物,相比之下,武汉市文化旅游业态创新不足、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不足,制约了武汉市文旅产业链的有机融合。轻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忽视开发系统性造成武汉旅游产品和商品文化创意不足,同质化严重。本地的过早文化、汉绣文化、汉剧楚剧文化与旅游融合不够,基本没有形成产业化,北京老布鞋、陕西剪纸等传统手工艺产品开发值得武汉借鉴。另一方面,深圳欢乐谷、成都宽窄巷子等文化旅游项目通过营造鲜明主题、完善配套设施、融入地方文化特色,创造并引领了 “文化+旅游”的全新旅游业态,应该认真学习研究。

  4.文化旅游发展缺少优质智力资源。龙头企业和高端人才具有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对地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具有非常明显的拉动作用。武汉市场缺乏引领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大型文化旅游集团和旅游电子商务集团没有在武汉设立总部。现有中小企业的集团化程度不高,特别是景区运营管理企业规模小,不利于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整合。高端人才的数量和结构更是不能满足产业深度发展需求,创意人才、管理人才、营销人才严重不足,既懂旅游又熟知荆楚文化的复合型人才极为短缺。

  为此建议:

  1.完善“文旅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配套政策。加强分工协作,厘清各行政部门管理权限,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加强资源统筹,统一规划,集中连片开发。加大支持力度,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政策、技术、资金、劳动力、土地等方面支持,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和财政补贴。扩大市场开放,积极引进外资先进管理理念。完善基础设施,特别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营商环境。

  2.着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武汉文化旅游品牌。一是重点打造江汉朝宗景区。将晴川阁、龟山、江汉关博物馆、武汉科技馆纳入景区范围,必要时扩展到两江四岸,加强沿岸环境整治,完善游览配套设施,进一步提升景观亮化的美感。二是充分挖掘地方文化特色,以知音文化和长江文化为主题,创作类似《印象刘三姐》《又见五台山》的大型实景演艺秀。三是重视网络新媒体渠道,在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建立高水平的官方旅游网站。四是紧跟时尚潮流,在文旅产业中增加时尚元素,通过综艺节目、影视剧等内容展现武汉文旅品牌。

  3.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功能开发。开发演艺产品,以本地湖北大鼓、汉剧、楚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依托,瞄准市场需求改进内容和形式,打造特色演艺产品,并在旅游景区内开展常态化巡演。丰富旅游纪念品,开发以楚文化、三国文化为主题的青铜器旅游产品,或者以面塑、舞狮为元素的产品。打造民俗文化节庆活动,借鉴山西大阳古打铁花活动的成功经验。

  4.积极培育和引进优质智力资源。企业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将引进大型文化旅游企业,特别是电子商务企业作为招商引资重点方向;加强政策扶持,鼓励本地企业建立行业协会增进合作,重点培育演艺娱乐、动漫动画、艺术产品等文化创意公司,打造精、尖、特、专的特色文化旅游企业;完善资本服务,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整合行业内的资源和业务。人才方面:优化人才制度,在项目扶持、税收减免、服务保障等方面给予文旅人才支持,重点关注文化创意、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方面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构建人才培育体系,利用武汉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通过联合办学、机构培训等方式,培育文旅融合发展所需的各层次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来源:民进武汉市委会   撰稿:    责任编辑:李南)
武汉民进·中国民主促进会武汉市委员会   www.whmj.org 2004-2021  V3.0 版权所有.
地址(ADD):湖北省武汉市汉口万松园路3号  电话(TEL):027-8558 8286 传真(FAX):027-8558 8221 
E-MAIL:mjwhswxcb@126.com   备案号:鄂ICP备050034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