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强化武汉在“一芯驱动”战略中“主中心”作用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0-10-16 浏览次数:

“一芯驱动”的“芯”既是指数字和集成电路产业为核心的高科技产业群作为产业发展的核心,也是指武汉市联动宜昌和襄阳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中心。无论是哪个“芯”,都是应该是全省增长的引擎。在湖北省内,武汉虽然“一城独大”,但引领带动协同发展作用并未充分发挥,导致省内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较强的综合实力是武汉强化“主中心”作用、充分发挥辐射引领功能时必须具备的“硬指标”。然而,在经济总量、产业结构、科技创新、集聚能力等方面,武汉虽具有良好的基础,但短板仍存,亟需补齐。

  1.经济总量在全国占比依然偏低。虽然武汉经济总量持续快速增长,城市竞争力稳步提升,但从全国来看,武汉2018年GDP占全国GDP比重仅为1.65%,与其他城市相比还具有较大差距。

  2.产业结构高端化程度依然较低。武汉“三二一”产业结构虽已形成,产业结构优化成效较为显著,但第三产业比重在同级以上城市中仍处低位,以2018年为例,武汉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甚至落后于长沙和郑州。第三产业占比偏低,反映出武汉产业结构高端化的水平较低,对周边地区的产业服务能力和经济辐射能力也相对不足。

  3.科技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发明专利是衡量一个城市创新能力的晴雨表,有效发明专利授权量,更是成为城市创新能力强弱的评价指标。2018年武汉发明专利授权量为8807件,领先于成都、长沙、郑州,但仅为北京的六分之一,不到上海、深圳的二分之一,与广州、杭州、南京也有一定的差距。

  4.资源集聚能力面临激烈竞争。人才和优质企业的数量,最直接地反应了一个城市的集聚力与辐射力。就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而言,除北上广深外,武汉相比杭州、成都还有较大差距。就优质企业数量来看,武汉对优质企业的吸引力明显弱于北上广深等先进城市,在所有比较城市中处于平均水平,而且武汉对优质企业的培育能力较差。

  为此,我们建议:

  (一)以夯实实体经济为抓手,继续做大做强经济总量。

  ——应坚持工业主攻方向不动摇。工业是实体经济的核心,在工业下行压力较大的形势下,要充分利用武汉漫长历史积淀的成果,深入实施“武汉制造2025”,将传统产业提升与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相结合,积极探索运用新技术,提高传统产业中先进产品、高附加值产品比重,提升工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高标准定位五个产业新基地的整体发展目标。采取政策扶持和鼓励措施,推进区域相关企业向基地集聚,保证新基地产业的发展特色和可持续增长性。以五个产业新基地为依托,着力构建“现有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有机更新的迭代产业体系,形成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世界级产业集群。

  (二)以升级服务业为支点,重点建设现代化的新兴服务业。

  坚持产业自身发展规律,适应武汉现阶段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需要,充分挖掘交通区位、科教创新等资源优势,加强工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坚持制造业服务化与服务业制造化双轮驱动,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应该打造现代化的新兴服务业,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的业态和新服务方式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打造成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高技术含量、高增值服务、高文化品位的现代服务业集群,成为武汉现代服务业辐射中国乃至全球的窗口。

  ——利用武汉市的科教文卫优势,发展各类为生产企业提供服务的中介行业,其服务领域覆盖全国。重点发展会计、法律、税务、专利与知识产权、工程咨询、资产评估等专业咨询服务,发展人力资源培训服务,发展战略规划、营销策划、市场调查、管理咨询等咨询服务。

  ——顺应互联移动化、行业云端化的新趋势,以辐射全国为目标,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与现代服务业的结合。

  ——发展新型全国性的现代个人服务。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收入的增加,人们的各类服务需求也在增加和升级。包括:职业教育、医疗保健、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其中的医疗保健尤其应该重点发展,建设现代健康服务业。

  ——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服务外包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附加值大、增长空间广、吸纳就业能力强、资源消耗低的特点,是撬动现代经济发展的新杠杆。应该把握全球服务外包发展新趋势,积极承接国际和国内服务外包产业转移,协调发展在岸与离岸服务外包。具体做法可以参考印度的软件行业。

  ——充分发挥金融服务业的市场资源配置作用,加大金融服务业创新力度,探索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质押信贷产品融资试点,推动完善产业结构优化中的保险参与机制,创设具备权威属性的无形资产评估机制,为产业结构优化提供财力支持。

  (三)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动力,统筹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与接续。

  ——以市场为导向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推进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构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模式,聚焦成长型科技中小企业,以“放开、减负、解难、引导”等为主要政策导向,加快推进创新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

  ——以技术创新推进产品升级,从关键领域、前沿领域入手,延长新兴产业链。优化武汉市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审批模式,制定创新项目指导目录,将新兴技术、前沿技术、带动性强的技术列入目录,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给予资金扶持。

  (四)以服务企业需求为导向,全面增强城市资源集聚能力。

  ——制定更具竞争力的人才普惠性政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建议充分发挥“敢为人先”的武汉精神,在全国率先试行比深圳更进一步的个人所得税“家庭综合制”,具体可参考我国目前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的做法,在现阶段,采取按家庭人头数增加扣除免征额的简易方式进行设计,对于高收入人才是否参与“家庭综合制”采取自愿原则。

  ——改进政府服务方式,从急企业所急、办企业所需入手,切实为企业减负,让企业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要加强市场调研,针对产业战路性发展中涌现出的优质企业,及时采取更加灵活的服务和奖励机制;依托行业协会、投资机构形成较为稳定的专家团队,对行业企业进行评估,对有价值和市场潜力的企业和项目进行认定,为政府的规范、引导、扶持提供具体依据。

  (五)继续加快广义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商务环境与生活品质,打造宜居武汉。

  武汉市要从全国乃至全球各种科技型人才和企业家,要吸引和留住这些人力资本,除了有一流的投资创业环境之外,还需要有良好的生活服务体系,这包括顺畅的交通、优良的生态、高质量的教育、多样化文化娱乐服务、优质的医疗服务、高端的商业和消费服务如高端写字楼、酒店等。武汉本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并且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已经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建设。今后还应该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进一步加大投入,让武汉能够媲美北上广深。


(来源:民进武汉市委会   撰稿:    责任编辑:李南)
武汉民进·中国民主促进会武汉市委员会   www.whmj.org 2004-2021  V3.0 版权所有.
地址(ADD):湖北省武汉市汉口万松园路3号  电话(TEL):027-8558 8286 传真(FAX):027-8558 8221 
E-MAIL:mjwhswxcb@126.com   备案号:鄂ICP备05003451号